文章摘要
王秀珍;贾坤平;赵楠;倪虹;王虹;王亚楠;王树人;彭宇飞;吴全娥.电针诱导BMSCs分化为血管生长因子的机制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21,37(8):74-81
电针诱导BMSCs分化为血管生长因子的机制研究
  
DOI:
中文关键词: 电针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管生长因子  血管修复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
王秀珍;贾坤平;赵楠;倪虹;王虹;王亚楠;王树人;彭宇飞;吴全娥  
摘要点击次数: 492
全文下载次数: 0
中文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诱导 BMSCs分化为血管生长因子的机制研究。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传代大鼠BMSCs;流式细胞仪对BMSCs表面抗原(CD29)进行鉴定。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BMSCs组、电针+BMSCs组,制备MIRI模型。假手术组只结扎不穿线;模型组、电针组采用心肌内直接注射生理盐水的方法;BMSCs组、电针+BMSCs组将BMSCs移植到梗死边缘区;分别在移植后3d、7d、14d三个时间点电镜下观察心肌超微细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VEGF、TGF-β1蛋白含量的变化;Western blot 法检测Ang-1、bFGF蛋白含量。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9阳性率高于90%,提示细胞纯度较高,均一性较好;电镜显示电针+BMSCs组心肌线粒体肿胀,内嵴部清晰,溶解现象减轻;免疫组化染色后VEGF、TGF-β1呈“棕黄色”即阳性表达,再灌注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各个时相点VEGF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BMSCs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治疗组(P<0.05);随着时间延长,各治疗组TGF-β1蛋白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与再灌注3d比较,7d、14d时TGF-β1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再灌注7d比较,14d时电针+BMSCs组TGF-β1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显示随着时间延长,各治疗组Ang-1、bFGF蛋白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与再灌注3d、7d比较,14d时Ang-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中以电针+BMSCs组疗效更为显著(P<0.05)。结论:电针能够诱导BMSCs分化为血管生长因子,其机制可能与电针治疗促进BMSCs在心肌内生长增殖,明显改善MIRI心肌组织超微细结构损伤,上调VEGF、Ang-1、bFGF蛋白水平,动态调控TGF-β1水平有关。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
微信公众号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