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齐晓琪;李瑞;王世东;宋姗姗;李莉;曹慧颖;杨浩田;张馨月.采用红外热像和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对背俞穴位置古今差异的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22,38(1):17-21
采用红外热像和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对背俞穴位置古今差异的研究
  
DOI:
中文关键词: 针刺  背俞穴  定位  红外热像  激光散斑血流成像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
齐晓琪;李瑞;王世东;宋姗姗;李莉;曹慧颖;杨浩田;张馨月  
摘要点击次数: 403
全文下载次数: 0
中文摘要: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被测点的温度和血流灌注量,从穴位特性的角度来探究背俞穴三种不同定位方式的有效性。对毫针刺激与不刺激穴位的差异进行分析,探讨针刺对穴位特性的影响。三种定位方式为:①标准化定位: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②棘突旁,后正中线旁开1.5寸(即后正中线旁开2寸);③棘突下,棘突外侧缘旁开1.5寸。方法:健康成年人50例,分别采用红外热像仪和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测量其左侧脾俞、肾俞、小肠俞的三个定位点,记录数据。随后随机抽取30名志愿者进行毫针刺激,在3小时洗脱期后,对其三个定位点进行针刺,取针后立即进行测量。结果:脾俞、肾俞、小肠俞不同定位点温度没有明显差异(P>0.05)。脾俞、小肠俞不同定位点血流灌注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肾俞3号定位点血流灌注量明显高于1、2号定位点(P=0.015<0.05)。脾俞、肾俞、小肠俞同一定位点针刺后温度及血流灌注量均明显高于针刺前(P=0.000<0.05)。结论:针刺可有效提高针刺点的温度及血流灌注量,但背俞穴有效定位尚需进一步研究以明确。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
微信公众号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