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李婷;田君健;张悦;郝心;赵亚莉;李志刚.基于红外热像技术探讨“后溪督脉内眦颈”理论[J].针灸临床杂志,2022,38(10):20-26
基于红外热像技术探讨“后溪督脉内眦颈”理论
  
DOI:
中文关键词: 针刺  后溪穴  颈肌劳损  红外热像图  皮肤温度值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
李婷;田君健;张悦;郝心;赵亚莉;李志刚  
摘要点击次数: 320
全文下载次数: 0
中文摘要:
      目的:基于红外热像技术,从生物科学角度验证“后溪督脉内眦颈”针灸经典理论。方法:选取颈肌劳损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后溪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后溪组针刺单侧(右侧)后溪穴,观察组不针刺,两组均使用红外热像仪测量颈项部、督脉循行线、侧颈部、眼内眦各观察区域皮肤温度数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后溪组颈项部、督脉循行线、侧颈部、眼内眦各观察区域皮肤平均温度值与针刺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观察组各观察区域皮肤平均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观察区域平均温度的差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后溪穴与各观察部位之间具有显著经络相关性,认为“后溪督脉内眦颈”理论实质是对后溪作为八脉交会穴,与奇经-督脉相关的主治规律的简要概括。
英文摘要:
      目的:针刀结合龙火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及血清水平的研究。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期间未坚持自动放弃者1例,最后71例。药物组(对照组)35例给予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常规口服药物治疗,综合组(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小针刀结合龙火灸治疗。针刀与龙火灸治疗每周各1次,且两个治疗间隔3天。治疗4个周期后分别对治疗前后Schober试验(脊柱活动度)、枕墙距、VAS疼痛评分及血清ESR、CRP检测结果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1.7%优于对照组74.3%,(P=0.046<0.05)。两组治疗后VAS、枕墙距治疗组改善显著(VAS:2.67±0.98比3.42±1.04、p=0.02<0.05,枕墙距:1.88±1.06比3.645±1.08、p=0.000<0.01),Schober试验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治疗后1至4周血清ESR、CRP比较治疗组更优〔ESR:P=1周0.006、2周0.017、3周0.003、4周0.001,(P<0.05);CRP:P=1周0.000、2周0.000(P<0.01)、3周0.200、4周0.220(P>0.05)〕,提示ESR、CRP指标治疗组比对照组恢复快,其中CRP指标3~4周两组疗效相当。结论:小针刀结合龙火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能提高疗效改善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加速恢复。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
微信公众号
分享按钮